。基于此,本文通过简单的碳改性策略构建了全暴露的Pt原子分散催化剂(PtAD/C-Al2O3),该催化剂由Pt-O1C2单原子和Pt纳米团簇组成,可高效催化喹啉和对硝基苯酚选择性加氢。在喹啉加氢体系中,PtAD/C-Al2O3的TOF值(1081 h-1)分别是Pt单原子催化剂(PtSA/C-Al2O3)和Pt纳米颗粒催化剂(PtNPs/C-Al2O3)的3.8和5.7倍。同时,PtAD/C-Al2O3的对硝基苯酚加氢速率常数为192.5 min-1mgPt-1,超过了大多数已报道的体系。Pt单原子和Pt纳米团簇之间的协同效应被认为是具有优异反应活性的原因,其中Pt单原子位点主要吸附和活化喹啉分子,而Pt纳米团簇则促进 H2 分子解离为 H 原子。这项工作为构建Pt原子分散催化剂以实现高效多功能加氢铺平了道路。
选择性加氢反应,包括C=C、C=N和-NO2加氢,在精细化工和制药工业中具有重要意义。金属基催化剂体系是最常见的催化剂之一。目前,大量的贵金属纳米催化剂(Pd、Pt、Rh和Ir等)广泛用于这些反应。然而,贵金属纳米粒子催化剂不仅表现出高催化成本,而且表现出低原子利用效率,导致活性和选择性不理想。因而,开发高效、低成本的选择性加氢催化剂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原子级分散催化剂(ADC),包括单原子和亚纳米团簇,由于其高金属利用率(~100%)、均匀的活性位点和可调节的配位环境而越来越受到关注。(1-8) 值得注意的是,具有高催化效率的金属氧化物负载原子级分散催化剂在许多化学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金属氧化物负载的ADC比表面积较小,在制备和催化转化过程中极易发生迁移团聚。因此,合理设计一种策略来有效避免 ADC 中金属原子的团聚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
喹啉选择性加氢反应性能测试表明,单原子PtSA/C-Al2O3表现出较高的活性,纳米颗粒PtNPs/C-Al2O3表现出较低的活性和选择性,而Pt单原子与Pt纳米团簇共存的PtAD/C-Al2O3表现出更高的活性和选择性。PtAD/C-Al2O3的TOF分别比PtSA/C-Al2O3和PtNPs/C-Al2O3提高了3.8和5.7倍,说明单原子与纳米团簇之间存在协同作用(Figure 3)。而对于对硝基苯酚加氢反应,PtAD/C-Al2O3的速率常数不仅优于PtSA/C-Al2O3和PtNPs/C-Al2O3,而且高于文献中报道的其他催化剂(Figure 4)。
对喹啉加氢循环使用后的PtAD/C-Al2O3进行了微观结构表征。XRD,XPS,AC HAADF-STEM等表明使用后PtAD/C-Al2O3的Pt物种分散和电子结构基本与新鲜催化剂一致,这说明Pt原子级分散催化剂有着优异的稳定性(Figure 5)。
利用DFT计算(Figure 6)进一步揭示了PtAD/C-Al2O3中Pt-O1C2单原子与Pt纳米团簇之间的协同效应。我们可以发现,喹啉在Pt单原子(Pt SA)上的吸附能(-2.96 eV)要比Pt纳米团簇(Pt NC)上的(-2.47 eV)更低,表明喹啉更容易吸附在Pt SA表面。而1,2,3,4-四氢喹啉(Py-THQ)在Pt SA上的吸附能(-1.51 eV)比在Pt NC上(-2.14 eV)更高,说明产物Py-THQ更容易从Pt SA位点解吸,有利于提高其选择性。此外,H2分子在Pt NC上的解离能为0.569 eV,在Pt SA表面的解离能为0.928 eV,这表明H2解离主要发生在Pt NC表面。正是由于两者之间的这种协同效应,才导致其在喹啉加氢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
综上所述,采用简单的碳改性策略合成了高效的PtAD/C-Al2O3催化剂,用于喹啉和对硝基苯酚加氢。重要的是,该催化剂同时由Pt-O1C2单原子和Pt纳米团簇组成。在加氢催化过程中,Pt单原子位点主要吸附和活化喹啉分子,而Pt纳米团簇位点促进H2分子解离为H原子。在喹啉和对硝基苯酚的加氢过程中,与PtSA/C-Al2O3和PtNPs/C-Al2O3相比,这种协同效应使PtAD/C-Al2O3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这项工作不仅加深了对喹啉加氢机理的理解,而且提供了一种碳改性方式构建铂原子级分散催化剂用于多功能加氢。
程道建,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工程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化工领域金属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和应用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 Catal.,Nat. Commun.,Angew. Chem.,ACS Catal.,Adv. Energy 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70余篇。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018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6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20-2023年)。以第一完成人的成果获中国化工学会基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等奖励4项,个人获评2022年度“青山科技奖”,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创新奖(2022年)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青年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2022年)。兼任“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中国化工学会稀土催化与过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任SCI期刊Mol. Sim.和J. Exp. Nanosci.亚洲区域主编、国内核心期刊《化工进展》编委。
吴建国,第一作者,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程道建教授2020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Pt族原子级分散催化剂的构筑及其在加氢体系中的应用。
欧世盛科技的“高通量全自动催化剂评价系统“,为催化剂开发向高活性、高选择性、长寿命方向发展,带来了新的思维模式和技术路径。
欧世盛科技推出的微反应加氢平台具有更高的效率和选择性。微通道反应器可以很容易地用于放大反应,放大效应较小。在催化剂开发方面,微通道反应器的进一步发展将满足更好的选择性和更高的周转次数以及提高稳定性的需要。
免责声明: 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文中观点不代 表本公众号观点,所有文章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欧世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以微反应连续流化学合成技术及仪器设备,在线检测、传感器及应用型自动化装置为主的平台型技术公司。
公司拥有多学科的研发团队和应用研究团队,总部位于北京,应用研发部门FLOW R&D实验室与清华大学等多所科研团队合作,为不同行业用户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欧世盛除了提供流动化学反应系统产品外,还提供更多服务:科研装备设计、研发外包、工艺优化、放大研究、设备工艺研究、精密制造、连续流工艺培训等。专注于过程的可扩展性和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规模转移到中试工厂规模,提供多种用途的连续自动合成系统和嵌入式模块系统。
客户和项目合作伙伴主要AG真人 AG平台来自制药、CXO、精细化工、催化剂、石油石化、新能源、半导体、国防军工、安全等领域。
氧化反应(O2)、AG平台真人 真人AG 平台官网钯催化的Heck 羰基化反应(CO)CO2气体参与的反应……